作者:夏可君著
索书号:B1-03/10006
馆藏地:校本部馆-社科新书展示架(2楼)
顺德校区馆-社科新书展示架(3楼)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既残酷又温柔的哲学奇书,书中处处都弥漫着现代性状况下的绝望气息与危机氛围,却又处处昭示着绝处逢生的可能性。你在本书中将体会到的可能不是哲学家们仿佛领受天命般的“大师气象”,而只有一个个挣扎着寻求救赎的灵魂,以及他们进入思想深渊的勇气,或许这才是思想的动人之处。
在中西之间和现代各种哲学思潮之间的比较与对话,使得本书充满思想激荡的活力。本书的核心议题从本雅明1920年代的哲学手稿开始,而我们的时代与整个1920年代的生命哲学思潮相关,从叔本华到尼采,从西美尔到舍勒,从狄尔泰到卢卡奇,从巴霍芬到克拉格斯,从弗洛伊德到荣格,甚至,对于庄子与海德格尔,本雅明都有着内在对话。从本雅明《神学-政治学残篇》出发,本书展开了极为丰富的现代哲学思想路线图。
内容简介
本雅明的《神学-政治学残篇》是生命神学现代性的真正开始。这个片断文本包含着解构现代神学政治的所有思想种子。本雅明对弥赛亚王国与世俗秩序的绝对区分,使得神学化的政治与政治化的神学都变得不再可能,都变得“无用”了。从《神学-政治学残篇》开始,本书踏上了“无用之思”的旅程,这事关现代性的生命疗愈与救赎。
本书探讨的问题是现代哲学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所谓“现代性危机”是对资本主义时代总体异化现象的一种描述,既包括现实世界的动荡与苦难,也意指现代世界“祛魅”以来,艺术“灵晕”的消失和人性上的“无家可归”状态。这种状态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表现得特别明显,身处这一时代的本雅明留下的哲学手稿《神学-政治学残篇》就是面对时代危机的深刻回应。本书以此《残篇》为切入点,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对政治神学和暴力的批判,特别揭示了其“自然性”思想与庄子“无用之思”的相通之处,并以此线索连通了中后期海德格尔的反思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进而追问当代哲学重新开始的条件,在层层递进的对话中,探寻思想的出路和余地。
作者简介
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述十余部,从“无用”出发,撰有《虚薄:杜尚与庄子》《庖丁解牛》《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以及英文著作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Unthought of Empty。夏可君尝试让“无用”“虚化”以及“余让”等中国范畴,生成为当代世界哲学的核心概念。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电话:020-62789014(本部)
0757-29985219(顺德)
电话:020-61648543
电话:020-61648053
电话:020-61648052
电话:020-61648051
电话:020-62789012
邮政编码:510515
邮政编码:528305
当前IP地址:3.227.2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