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8:00-22:00
English 我的图书馆 学校主页 旧版入口 馆长信箱
资源检索
  • 首页
    EN 留言
  • 使用图书馆
    借阅服务
    • 借阅证办理
    • 借阅提示
    • 借阅权限
    • 图书借还与续借
    • 图书预约与委托
    • 学位论文查阅
    • 书刊遗失赔偿
    • 校友卡办理
    • 馆际互借
    • 离校手续办理
    自助服务
    • 研讨室预约
    • 在线选座
    • 自助上机
    • 自助借还
    • 自助打印复印扫描
    • 单人学习舱
    • 朗读亭
    • 软件下载
    • 无线上网
    咨询服务
    • 馆长信箱
    • 邮件咨询
    • QQ咨询
    • 微信咨询
    • 电话咨询
    校外访问
    • 使用说明
    • 修改密码
    • 开通须知(含申请表下载)
    • 访问入口
    • 科技查新
    • 查收查引
    • 文献传递
    • 期刊评价
    • 精品资源
    • 培训讲座
    • SCI动态
    • ESI高水平论文
    • ESI基础知识
    • 论文重复性检测
    • 资产登记
    • 学生馆员
  • 电子资源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电子图书
    • 循证医学资源
    • 多媒体资源
    • 教学资源
    • 专利资源
    • 预印本资源
    • 免费资源
    • 自建数据库
    • 试用数据库
    • 版权使用公告
  • 教学支持
    • 课程教学
    • 精品课程
    • 培训讲座
    • 爱课平台
    • 泛信息素养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专题
  • 科研支持
    • ESI高水平论文
    • ESI基础知识
    • ESI期刊列表
    • SCI动态
    • 查收查引
    • 决策信息服务
    • 科技查新
    •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重复性检测
    • 南医研究前沿
    • 期刊评价
    • 文献传递
    • 学科服务
    • 专利信息服务
  • 校史馆
    • 校史馆简介
    • 参观须知
    • 参观预约细则
    • 校史馆捐赠
  • 我的图书馆
  • 本馆概况
    • 本馆简介
    • 馆藏布局
    • 规章制度
    • 使用统计
    • 姊妹馆合作
    • 学生馆员
    • 馆员天地
    • 支部建设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失物招领
    • 投诉与建议
  • 本馆馆藏
  • 南医发现
  • 全国高校
    馆藏
  • CASHL
  • 读秀检索
  • 站内检索
本馆馆藏
南医发现
全国高校馆藏
CASHL
读秀检索
站内检索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 健康教育网站
  • 健康教育知识
    传染病防治 急救知识 人群营养 家庭用药指南 心理健康 健康运动 睡眠健康
  • 泛信息素养教育
人群营养
首页 >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 健康教育知识 > 人群营养
吃出免疫力 打败病毒君

  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感染、加速身体康复的关键因素,而膳食营养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

  那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质蛋白是个宝,提高免疫少不了

 

  维护免疫力,需依靠多种营养素的联合作用,在各种营养物质中,以蛋白质、氨基酸与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尤为密切。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可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护免疫力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免疫力。优质蛋白是关键,摄入充足优质蛋白,“吃”出免疫力。

1.优质蛋白从哪来?

奶、蛋、鱼虾、畜禽肉是优质蛋白,大豆蛋白也是优质蛋白。

2.每天吃多少?

记住每天12345原则:1个鸡蛋,建议疫情期间每日1个鸡蛋,蛋白蛋黄都要吃;2杯牛奶(一杯200-250ml);3两瘦肉包括白肉(鱼、虾、禽类)和红肉(猪牛、羊肉);每天吃相当于40克大豆的豆制品;5类重点人群需要补充蛋白粉,营养摄入不足、身体虚弱、高龄老人、疾病消耗、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3.怎样吃?

鸡蛋:水煮蛋营养价值最高,食用方式可以煮蛋、蒸蛋、炒蛋、蛋汤都可以。

奶类:选择多种奶制品,包括液态奶、发酵奶、奶粉、奶酪等。要把奶和奶类食品作为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天天喝奶,终身不断奶。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尝试饮用酸奶代替牛奶。

肉类:鱼、虾、瘦肉轮换吃,每周至少吃2次鱼,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多采用炒、炖、蒸、汆等方法,少用炸、煎等方法。

豆类:每天的膳食中都可以搭配豆制品,比如豆腐、素鸡、豆腐干、豆腐丝等。豆类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豆类和谷类搭配食用,具有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蛋白粉:根据摄入食物情况补充,因人而异。一般每天可以补充10~20克蛋白粉,加入牛奶、稀饭或单独温水冲调。能够正常饮食并可以从膳食中摄入足够蛋白质的人群,没有必要增加蛋白粉。

 

二、优质蛋白不能少,平衡膳食最重要

 

  脱离平衡膳食,单独谈优质蛋白没有意义。不管摄入哪种营养素,前提是要保持整体膳食结构的均衡。饮食不要光看蛋白质,也需要摄入脂肪、淀粉、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实际上,各个营养素缺乏都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如何做到平衡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我们提出了核心推荐:

1.食物多样 合理搭配。建议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 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3.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 少盐少油 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6. 规律进餐  足量饮水。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7.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8.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分餐公筷可以预防病从口入,我们提倡家庭使用公勺公筷。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让我们的免疫力时时处于健康状态,远离疾病,战胜病毒!

 

                   (来源:健康中国行动网站 https://www.jkzgxd.cn/article/695561)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便秘的防与治

返回列表

校本部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顺德馆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 南方医科大学
  •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
  •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 广东高校图工委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友情链接

学习支持部

电话:020-62789014(本部)
        0757-29985219(顺德)

综合业务部

电话:020-61648543
       

参考咨询部

电话:020-61648053

决策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

电话:020-62789012

文献采编部

电话:020-6164805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

电话:020-62789012

校本部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

邮政编码:510515

顺德校区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马冈大道33号

邮政编码:528305


当前IP地址:52.14.232.226

COPYRIGHT © 2004-2025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州镭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