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8:00-22:00
English 我的图书馆 学校主页 旧版入口 馆长信箱
资源检索
  • 首页
    EN 留言
  • 使用图书馆
    借阅服务
    • 借阅证办理
    • 借阅提示
    • 借阅权限
    • 图书借还与续借
    • 图书预约与委托
    • 学位论文查阅
    • 书刊遗失赔偿
    • 校友卡办理
    • 馆际互借
    • 离校手续办理
    自助服务
    • 研讨室预约
    • 在线选座
    • 自助上机
    • 自助借还
    • 自助打印复印扫描
    • 单人学习舱
    • 朗读亭
    • 软件下载
    • 无线上网
    咨询服务
    • 馆长信箱
    • 邮件咨询
    • QQ咨询
    • 微信咨询
    • 电话咨询
    校外访问
    • 使用说明
    • 修改密码
    • 开通须知(含申请表下载)
    • 访问入口
    • 科技查新
    • 查收查引
    • 文献传递
    • 期刊评价
    • 精品资源
    • 培训讲座
    • SCI动态
    • ESI高水平论文
    • ESI基础知识
    • 论文重复性检测
    • 资产登记
    • 学生馆员
  • 电子资源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电子图书
    • 循证医学资源
    • 多媒体资源
    • 教学资源
    • 专利资源
    • 预印本资源
    • 免费资源
    • 自建数据库
    • 试用数据库
    • 版权使用公告
  • 教学支持
    • 课程教学
    • 精品课程
    • 培训讲座
    • 爱课平台
    • 泛信息素养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专题
  • 科研支持
    • ESI高水平论文
    • ESI基础知识
    • ESI期刊列表
    • SCI动态
    • 查收查引
    • 决策信息服务
    • 科技查新
    •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重复性检测
    • 南医研究前沿
    • 期刊评价
    • 文献传递
    • 学科服务
    • 专利信息服务
  • 校史馆
    • 校史馆简介
    • 参观须知
    • 参观预约细则
    • 校史馆捐赠
  • 我的图书馆
  • 本馆概况
    • 本馆简介
    • 馆藏布局
    • 规章制度
    • 使用统计
    • 姊妹馆合作
    • 学生馆员
    • 馆员天地
    • 支部建设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失物招领
    • 投诉与建议
  • 本馆馆藏
  • 南医发现
  • 全国高校
    馆藏
  • CASHL
  • 读秀检索
  • 站内检索
本馆馆藏
南医发现
全国高校馆藏
CASHL
读秀检索
站内检索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 健康教育网站
  • 健康教育知识
    传染病防治 急救知识 人群营养 家庭用药指南 心理健康 健康运动 睡眠健康
  • 泛信息素养教育
传染病防治
首页 >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 健康教育知识 > 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于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各有不同,这些都影响了一个感染症如何传染的过程。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型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藉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像是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通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1.  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2.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的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球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的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他个体。
  3. 粪口传染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的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于发达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4. 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通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脚气、细菌感染的脓包症、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所致。
  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性传染疾病通常主要感染原为细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5. 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的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6. 血液传染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是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水、饮食传播)。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生物媒介等传播)。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接触传播)。

 

(来源:中国公众健康网 http://www.chealth.org.cn/)

上一篇:登革热

下一篇:传染病的特点

返回列表

校本部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顺德馆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 南方医科大学
  •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
  •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 广东高校图工委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友情链接

学习支持部

电话:020-62789014(本部)
        0757-29985219(顺德)

综合业务部

电话:020-61648543
       

参考咨询部

电话:020-61648053

决策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

电话:020-62789012

文献采编部

电话:020-6164805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

电话:020-62789012

校本部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

邮政编码:510515

顺德校区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马冈大道33号

邮政编码:528305


当前IP地址:3.138.119.75

COPYRIGHT © 2004-2025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州镭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