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8:00-22:00
English 我的图书馆 学校主页 旧版入口 馆长信箱
资源检索
  • 首页
    EN 留言
  • 使用图书馆
    借阅服务
    • 借阅证办理
    • 借阅提示
    • 借阅权限
    • 图书借还与续借
    • 图书预约与委托
    • 学位论文查阅
    • 书刊遗失赔偿
    • 校友卡办理
    • 馆际互借
    • 离校手续办理
    自助服务
    • 研讨室预约
    • 在线选座
    • 自助上机
    • 自助借还
    • 自助打印复印扫描
    • 单人学习舱
    • 朗读亭
    • 软件下载
    • 无线上网
    咨询服务
    • 馆长信箱
    • 邮件咨询
    • QQ咨询
    • 微信咨询
    • 电话咨询
    校外访问
    • 使用说明
    • 修改密码
    • 开通须知(含申请表下载)
    • 访问入口
    • 科技查新
    • 查收查引
    • 文献传递
    • 期刊评价
    • 精品资源
    • 培训讲座
    • SCI动态
    • ESI高水平论文
    • ESI基础知识
    • 论文重复性检测
    • 资产登记
    • 学生馆员
  • 电子资源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电子图书
    • 循证医学资源
    • 多媒体资源
    • 教学资源
    • 专利资源
    • 预印本资源
    • 免费资源
    • 自建数据库
    • 试用数据库
    • 版权使用公告
  • 教学支持
    • 课程教学
    • 精品课程
    • 培训讲座
    • 爱课平台
    • 泛信息素养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专题
  • 科研支持
    • ESI高水平论文
    • ESI基础知识
    • ESI期刊列表
    • SCI动态
    • 查收查引
    • 决策信息服务
    • 科技查新
    •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重复性检测
    • 南医研究前沿
    • 期刊评价
    • 文献传递
    • 学科服务
    • 专利信息服务
  • 校史馆
    • 校史馆简介
    • 参观须知
    • 参观预约细则
    • 校史馆捐赠
  • 我的图书馆
  • 本馆概况
    • 本馆简介
    • 馆藏布局
    • 规章制度
    • 使用统计
    • 姊妹馆合作
    • 学生馆员
    • 馆员天地
    • 支部建设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失物招领
    • 投诉与建议
  • 本馆馆藏
  • 南医发现
  • 全国高校
    馆藏
  • CASHL
  • 读秀检索
  • 站内检索
本馆馆藏
南医发现
全国高校馆藏
CASHL
读秀检索
站内检索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 健康教育网站
  • 健康教育知识
    传染病防治 急救知识 人群营养 家庭用药指南 心理健康 健康运动 睡眠健康
  • 泛信息素养教育
心理健康
首页 >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 > 健康教育知识 >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核心知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2018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结合中科院心理健康素养网络调查结果,针对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主要关切,并经过多方专家论证,编制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内容如下: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同时,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而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

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

我们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预防复发。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

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

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科学引导。养育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导,又不要急于干预。养育者有时可能会夸大或忽视孩子的问题,要开放地听取他人的反馈,或向专业人员求助。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

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

①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

②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

③难以做出决策;

④言语表达出现困难;

⑤性格发生变化等。

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人要多运动、多用脑、多参与社会交往,包括: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加有益的户外运动、保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等。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功能、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才采取健康的方式。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

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

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心身健康。而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等方式是一定不可取的。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一篇:新生开学心理指南

下一篇:怎样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返回列表

校本部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顺德馆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 南方医科大学
  •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
  •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 广东高校图工委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友情链接

学习支持部

电话:020-62789014(本部)
        0757-29985219(顺德)

综合业务部

电话:020-61648543
       

参考咨询部

电话:020-61648053

决策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

电话:020-62789012

文献采编部

电话:020-6164805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

电话:020-62789012

校本部地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

邮政编码:510515

顺德校区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马冈大道33号

邮政编码:528305


当前IP地址:18.117.114.211

COPYRIGHT © 2004-2025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州镭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